close

  我們的國家建設就像一臺高速巨型計算機,但相對於經濟建設、制度建設作為“硬件”做得比較“實”,文化建設、價值觀建設作為“軟件”還有待加強。最大限度凝聚價值共識,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,為全面深化改革,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堅強思想保證、強大精神動力、有力輿論支持、良好文化條件,“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、無時不有”,是我們必須認真去做的事情。
  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”的提出,意味著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,我們用更親和、更具有包容性、也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來表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內涵,以促進形成“統一指導思想、共同理想信念、強大精神力量、基本道德規範”。
  價值認同是制度實施、有效治理的重要基礎,現代化的國家治理,需要有精神追求和信仰力量的支撐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凝煉、培育與踐行,同樣離不開開放的胸懷,離不開改革和創新。我們既要高揚主旋律,又必須尊重差異、包容多樣,不斷學習人家的好東西,把人家的好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;我們還要順應形勢變化和時代發展,創新與時俱進的話語表達,保持思想的敏銳性,努力用新的眼光審視當前輿論輿情,以進一步解放思想作為打開意識形態工作新局面的“金鑰匙”,推動核心價值觀“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,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”。
  我們要掌握主導權主動權,贏得大眾尤其是廣大青年,增強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、凝聚力、感召力,不能靠圍追堵截疲於應付,更不能罔顧現實自說自話;我們要在確立核心價值觀主導地位和精神引領的同時,與各種社會思潮有更廣泛的交流、更積極的交融和更令人信服的交鋒,為全面深化改革,堅定道路自信、理論自信、制度自信聚集起最大公約數。
  當今世界,和平、發展、合作、共贏是國際大勢;當代中國,富強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諧是國內大勢。我們還要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,“把世界的機遇變為中國的機遇,把中國的機遇變為世界的機遇”。同樣,價值觀建設也要胸懷大局、把握大勢、著眼大事,這些“大”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、大形勢、大事項;因勢而謀、應勢而動、順勢而為,這些“勢”要求我們在思想領域增強主動性、掌握主動權、打好主動仗,我們應該有把這些事情抓緊抓好的自信。
  一是 “自主”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蘊涵著豐富的價值觀內容,包括以人為本、發展優先、社會和諧、國家富強、天下為懷;這些內涵構成了核心價值觀的“定針”,可以增強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、凝聚力、感召力,防止在與各種社會思潮的互動碰撞中隨波逐流、進退失據,擁有一個大國所應具備的意識形態獨立性和穩定性,為實現“中國夢”描繪一幅完整的值得期待的價值觀願景。
  二是“整合”。在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過程中,各種思想思潮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,它們或將與核心價值觀長期共存,有交流、交融,也有交鋒。我們必須充分瞭解它們的來龍去脈,以我為主,為我所用,積極加以引導,最大限度地凝聚價值觀共識,最大限度地發揮各方面積極性。我們還應遵循“古為今用,洋為中用”的原則,有選擇地吸納、消化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成果服務於這個目標。
  三是“中道”。各種社會思想、思潮既有共性,又有個性。有個性,就有比較;有共性,就可以借鑒。這就要求我們在比較借鑒的基礎上,取長補短,舉一反三,中道取勝,同時警惕極端的、偏激的思想干擾。價值觀引領要“適度”,避免“不及”與“過頭”。既不能放棄原則,一味求和,也不能草木皆兵,反應過度;既保持堅定的價值立場,也講求對話交流的藝術。
  四是“創新”。與全面深化改革相適應,價值觀建設也不能墨守陳規,理論資源、話語體系、表達方式、傳播手段等都要主動求“變”,主動利用現代傳播手段,打造核心價值觀傳播的新理念、新形象、新渠道、新載體。這就對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特別是通過教育引導、輿論宣傳、文化熏陶、實踐養成、制度保障,切實把核心價值觀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。  (原標題: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價值共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dachhnhypd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